机关事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一环,高效的机关事务服务保障是党政机关高效运行的基础和支撑。加强新时代机关事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机关事务人才培养及使用机制研究,对推动新时代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机关事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机关事务部门是党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服务保障的总枢纽、总协调、总管家,涵盖管理、专业技术、工勤等各类人才,加强机关事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需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支撑和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政机关的高效运转直接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机关事务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基础环节、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力量,发挥着直接保障党政机关良好运行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已超出政府内部保障范畴,直接影响作用于或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例如,通过政府采购体现产业和政策导向;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示范有利于引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因此,机关事务人员业务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党政机关的运转效率、关系政府部门的施政效能、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是加强机关事务自身建设的应有之义。机关事务服务对象是党政机关及其干部职工,既有重大任务,又有具体工作,例如重大会议的会务保障工作,直接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食堂餐饮、基建维修、保洁物业等,面对的是大众群体多样化需求。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重心已经从服务举措“有没有”向服务质量“好不好”转变,高质量发展要求及服务对象不断增长的期望值与基层机关事务工作队伍知识水平偏低、专业人才缺乏之间矛盾更加尖锐,专业不精、能力不足的问题将严重阻碍着机关事务发展。新形势下实现机关事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正派、业务精通、廉洁勤政,能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的人才队伍。
二、青岛市机关事务人才培养及使用基本情况
(一)开阔选才视野,育好后备苗子,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近年来,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着眼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瞄准未来5-10年人才队伍建设需求,突出规划引领,对各类人才规模数量、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聚焦“育、选、管、用”,制定出台《青岛市机关事务人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年轻干部“薪火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干部人才工作专题调研,考察储备100名机关及所属单位各类优秀人才,丰富“源头活水”。按照层级和岗位建立“优选名单”,明确培养方向,优化成长路径,通过专业培养、双向交流、实训锻炼等措施,为优秀干部人才成长提供舞台。
(二)搭建培育平台,涵养发展活水,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积极搭建人才培养锻炼机制,实施“四个一批”培养锻炼计划,注重实效、精耕细作,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能力。专题培训一批。推行“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提升”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定期举办机关事务大讲堂、机关事务典型宣讲,创新开展青年人才主题沙龙,组织开展机关事务“初心·匠心”岗位大比武,三年来共培训3000余人次。体悟实训一批。根据青岛市委“学深圳、赶深圳”工作要求,先后选派3人赴深圳企业及科研院所体悟实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增强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素质能力。基层锻炼一批。坚持“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先后选派8人赴省“四进”攻坚工作组、乡村振兴工作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组织机关处长到青岛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当接线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20名机关年轻人才赴所属单位餐饮、安保岗位开展一线体悟,引导提升服务意识及群众工作能力。挂职交流一批。加大机关与所属单位之间、市级与区市之间人才挂职交流力度,3年来,共组织10余名人才开展双向挂职交流,有效激活人才队伍“一池春水”。
(三)强化考评激励,校准考核标尺,激发人才奋进活力。建立科学高效人才评价机制,对激励引导人才发展、调动创新创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通过加强平时考核、完善年度考核,积极探索务实有效的人才考核评价办法,激励各类人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一是建立成长档案,加强平时考核。建立年轻人才成长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制,内容涵盖基本信息、培训情况、年度规划、工作纪实、工作总结、组织意见等。通过详细记录工作计划、心得收获、组织评价等内容,实现年轻人才链条式跟踪培养。组织人事部门定期对成长档案进行研判分析、等级评估,将其作为日常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开展考察评估,完善年度考核。每半年对年轻人才进行考察评鉴,每年度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经常性考察,采取“一看、二谈、三析”,对其素质能力进行综合比较。三是强化管理使用,树立鲜明导向。对各类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提拔使用;对存在一般性缺点和不足的,进行提醒谈话,指出存在缺点和不足,督促其克服和改正;对经实践检验不符合优秀人才条件的或不适宜继续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及时调整出库,始终保持人才队伍生机活力。同时,将年轻人才配备使用情况纳入所属单位年度考核,不断强化组织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当前机关事务人才培养及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机关事务标准化、法治化、信息化需求同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之间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年龄结构老化。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人才较短缺,人才队伍老化问题比较突出。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所属4家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平均年龄偏大、活力不足问题。管理岗241人中,50岁以上共129人,占53.53%;专技岗58人中,50岁以上共13人,占22.41%;工勤岗601人中,50岁以上共229人,占38.10%。整体上看,人才队伍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人才年龄呈“倒三角”结构,50岁以上人数占比接近50%,个别单位无40岁以下年轻人才。与此同时,管理岗人才年龄断档问题较为突出,领导班子梯队建设有待加强。
二是学历层次偏低。4家事业单位中,具有大学、大专以上学历者是主流,但其中非全日制的多,统招全日制的少,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54.7%,其中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89%,学历和知识层次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专业结构不优。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需要信息化管理体系作支撑,目前机关事务人才结构中,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采集交互、大数据安全保障等专业领域人才不足。所属单位除承担党政机关保障服务任务外,还承担自身经营发展业务,酒店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偏少,高级技师、技师等高素质技能人才数量不多,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酒店经营不利影响方面办法不多,一定程度上制约自身经营水平提升。
四是晋升空间狭窄。受事业单位编制、领导职数等方面限制,只有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配备正处级,其内设机构负责人最高为正科级,且要等到原职数人员退休空出相应职数后才有晋升可能。以青岛市市级机关东部管理中心为例,处级、科级岗位职数共47个,仅占编制总数的0.79%。同时,受编制数量等客观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编外人员比例较高、工资待遇偏低、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同工不同酬矛盾较为突出,导致从工作中获得的满意度及成就感较低,离职流动现象较为普遍,编外人才使用、培养、晋升方面存在困境。
(二)原因分析。一是历史原因。20世纪90年代左右,机关后勤保障以单方面服务供给为主要内容,工作任务相对简单,对职工基本素质及工作能力要求不高。在此历史环境下,进入机关事务部门“门槛”较低,部分职工通过社会招聘、宾馆招工等方式进入机关事务队伍,职工基本素质参差不齐。二是管理原因。一方面,尚未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运行保障和服务在机关事务工作中占比大,保障服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理论授课等形式的集中培训,针对人员服务水平、技术等级开展精准分类较少,高层次技术人员培养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尚未构建科学合理晋升考评机制。人才晋升考评机制与岗位工作情况联系紧密度不够,个别单位在评先评优工作中仍存在“轮流坐庄”思想。对合同制、派遣制人员缺乏激励、晋升制度,工作创造力未得到充分调动。
四、健全人才培养及使用机制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保障和服务效能,归根结底需要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针对机关事务人才建设中存在的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人才匮乏等现象,亟需树立整体人才观,多渠道吸引人才、精细化培养人才、强举措留住人才,为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广泛汇聚人才力量。
(一)加大引才力度,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一是公开招聘,不拘一格揽人才。新时代机关事务涉及人员、经费、资产、服务、能源等要素的保障、服务、管理,专业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美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需要理论基础扎实、综合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引进规划,明确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路径;另一方面要加大公务员、事业编、基层遴选等公开招聘力度,破除唯名校、唯学历引才倾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和专业匹配为目标的人才引进机制。应广纳多种专业、各方英才,既招引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机关事务理论研究发展奠定基础,又招引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立足岗位实践所需,为党政机关高效运转提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保障。二是供需对接,主动出击招人才。针对机关餐饮、会务服务、电路维修等机关事务实用型人才缺口较大问题,积极对接本地职业院校资源,打造机关事务人才孵化基地,开展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培训合作,形成长期稳定人才供需合作关系,为机关事务人才队伍持续注入年轻化、专业化新鲜血液。
(二)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依托高校、培训机构和内部力量,采取专题培训、实战实训、案例分析、经验交流、调研考察等方式,在政治理论、组织管理、经营管理、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机关事务管理人才政治素养、管理意识、市场思维。以工程技术类、财务审计类、经济类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通过开展基础能力测试、专业能力评比、专业水平评价等方式,鼓励专技人才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围绕公务保障、酒店服务、物业管理等高技能人才需求点,通过导师带徒、技能竞赛、交流展示、比武练兵等方式,大力选拔培养工勤人才,不断提升职业素质综合能力。
(三)搭建锻炼平台,打通人才晋升通道。加强轮岗交流,对机关、所属单位管理岗位人才,分批次、按计划安排到不同部门进行轮岗。开展双向挂职锻炼,采取总体统筹、定期选派方式,有计划地开展人才双向挂职锻炼,机关、所属单位间互派干部挂职锻炼,所属单位之间互派干部进行交流学习。组织系统内优秀年轻人才到机关事务发展先进地区、优秀酒店管理集团实训锻炼,全面开展在职进修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打通企业编制职工岗位晋升通道,建立健全市场化用人、考核及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所属单位事业编制人才、企业编制人才发展管理双通道,努力实现事业编制人才、企业编制人才机会均等、晋升通畅,建立开放包容人才使用格局。
(文/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